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昆明动物博物馆举办2024年“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暑期夏令营
2024-07-31 来源:昆明动物博物馆 作者:孙羽

20247月,经过三天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索与学习,由昆明动物博物馆举办的“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暑期夏令营落下帷幕,来自北京、湖南、重庆等全国各地的33名学生齐聚昆明动物研究所,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深度“科技研学”暑假。昆明动物博物馆吴丽彬副馆长在开营仪式上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并介绍了昆明动物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希望营员们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三天的夏令营课程中,一线的科学家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各研究领域科学前沿科普讲座,引领同学们走进通往未来科学的大门。刘振研究员以《黑夜精灵——蝙蝠》为主题,介绍了不同蝙蝠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及应用价值等,营员们了解了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病毒库”,蝙蝠面临的生存威胁等;佴文惠正高级工程师以《显微镜下的遗传物质-细胞》为主题,介绍了细胞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营员们对细胞这个生命的基本单位有了更加系统清晰的认知;王建红副研究员以《我们是谁?我们被谁操控?》为主题,科普了灵长类动物的前额叶、海马体和杏仁核结构以及不同脑部结构对不同动物的影响;罗雷副研究员以《走进有毒动物——看致命毒物如何成为生化大师》为主题,带领营员们深入了解了有毒物质的作用机制,并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原来生活中的很多药物都是通过有毒物质研究而来的;柴静副研究员以《神奇两栖动物-中国大鲵的研究与保护》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大鲵的分类形态特征、现状以及科学家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物种,在做的研究和保护措施等。每一场科普讲座的现场,营员们都反响热烈,踊跃交流,积极互动。

在参观环节,营员们走进了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刘春誉主任及团队为营员们介绍了灵长类设施的基本情况,随后带领营员们参观了实验室、设施影像中心等,了解了灵长类实验动物在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饲养的情况和实验猴繁育的知识;在昆明动物博物馆,孙羽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博物馆各展区动物标本背后的故事等,随后走进鸟类、兽类、昆虫、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在刘鲁明助理研究员、刘硕助理研究员、李开琴助理研究员、闵锐助理研究员、牟鑫助理研究员的介绍下,学习了标本的采集、测量、记录和保存方法,让营员们震撼的不只是成千上万的标本,而是科学家的坚守与执着。

在实践教学环节,营员们动手操作了超景深三维显微镜,以及部分病理性研究、DNA提取及鉴定、染色体配对、动物标记重捕法等科学小实验。在病理性研究实验环节中,通过制作切片诸多环节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包埋和HE(苏木素-伊红)染色,让营员们亲自感受病理的神奇,营员们在张海林等老师们的指导下,用猴子的肝脏组织作为样品,包埋蜡片、切片、制片、染色等,并在染色完成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的染色成果,当看到通过自己染色得到彩色漂亮的HE图片时,兴奋不已;在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马国兰等老师们指导营员们操作了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了放大百倍后的昆虫形态特征,还接触了目前最先进的电子透射显微镜,操作修块机对电子显微镜样品进行修整,并观察了可以将样品切成纳米级薄片的超薄切片机是如何工作的;动物组织DNA提取及鉴定实验,在尤昕冉老师的指导下,营员们要挑战使用移液器精确吸取定量的液体,经过细胞裂解、杂质分离、DNA沉淀等步骤,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成功提取了动物组织的基因组;在大鲵监测追踪模拟实验环节,营员们学习到了一种实验方法:标记重捕法,使用野外追踪大鲵的专业设备,体验了一次“信标”捉迷藏,成功找到信标,了解了科学家如何通过监测的基础研究数据来评估濒危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行动计划;在制作动物翻模标本环节,罗文寿高级工程师指导营员们亲手制作了滇金丝猴头部的模型标本,从翻模开始,到脱模,上色,粘毛……看似简单的每一步,都暗藏玄机,经过反复调整,每位营员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暑期夏令营是昆明动物博物馆重点打造的科学探索品牌课程,依托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端优质的科研科普资源,为学生搭建了解科学前沿和培养科学思维的分享交流平台。希望通过这段学习的经历,在每个营员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科研”种子,带着这份珍贵的经历,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探索,追求卓越。

合照

科普讲座

参观灵长类设施、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细胞库、昆明动物博物馆等

操作科学实验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
Baidu
map